这是前美国总统尼克约翰逊的一句经典的话。但谁能想到它能与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呢?“未来的互联网的主人是所有的网民,而不是目前的雅虎、谷歌、新浪们,在少数人控制互联网的专利被下放到网民手中时,新媒体将被赋予新的内涵,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孔孟游学口授之道、广播的兴起、电视的中兴,还是现在互联网从门户到搜索再到web2.0,新媒体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但方向已定: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任何一个人在其中既是制造者,又是消费者,最大限度地释放网络潜能,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对比过去记者采访的互联网人物,李俊凌是一个思维发散、却逻辑性很强的人,以至于如果你不是专门研究互联网的专家,都很难捕捉和理解他的一些言语。从150年前的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到上帝神灵信仰的天马行空,再到晋商文化中的“天地生人、人生在世,活一日当有一日勤”,李俊凌能用最缜密的思维来解读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目前互联网领域的整体浮躁气氛相比,李俊凌算得上是真正能看得清未来的互联网是什么的人。
李俊凌
从科大少年班到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
中科大少年班曾经是一代“神童”的聚集地,培养了不少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李俊凌15岁入科大少年班,19岁便出国留学。而在正常的人眼里,19岁才是大学校园的开始。李俊凌整整比别人早了四年。作为全球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的机械工程硕士和博士,他的经历却是让人很难理解。工科背景出身的他在硅谷工作创业,最初研究的是集成电路和芯片设计,而后亲手将两家创立的公司扶到上市。在这个时间段,李俊凌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科学家。
但从科学家的研究身份向职业经理人转换是他跨越的最大的一步。经过四年硅谷生涯历练的李俊凌选择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龙头麦肯锡公司,摇身变为一名咨询专家,为企业把脉献策。不过咨询顾问的角色也只是他暂时的栖息地,随后他又跳槽到摩托罗拉,任摩托罗拉公司个人通讯事业部北亚区发展战略总监。与其他企业高管的“纵深发展”路径相比,李俊凌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对职业很有规划的人,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很有目标的人。
2007年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延揽,李俊凌空降阿里巴巴担任参谋部副总裁,另一个头衔则是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负责社区、资讯与通讯业务。过去几年,中国雅虎在被阿里巴巴收购后频繁变阵,高管层更是走马灯的换。对于为什么会选择中国雅虎,李俊凌表示,来到中国雅虎让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产业,可能接下来这几年会很关键和辛苦。在问及什么时候会离开时李俊凌表示,当这个公司的发展已经是我跟不上的时候。但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不是考虑那个的时候。
“人生时时刻刻处处都面临着抉择,当你走到十字路口时,当你必须有所取舍时,只有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出成绩。”李俊凌为自己的人生轨迹描出了三个拐点,分别是读大学、留学美国和进入中国雅虎。在这三个转折点上,李俊凌认为,“科大少年班让我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性的养成,跟社会打交道还是和别人沟通,肯定是斯坦福对我影响很大。而中国雅虎则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开端。”
看得清互联网是什么的人
“刚进入中国雅虎时,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开员工大会的时候,员工们公开问我的问题是我会在这个公司呆多久?”面对员工们的怀疑,李俊凌开了几次动员会,与员工开诚布公地交谈和沟通。“无论是在硅谷创业还是后来进入麦肯锡当顾问,沟通和交流是我最擅长的,现在留在中国雅虎的都是有强烈认同感和信心的人。”恰好中国雅虎要做的目标也是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的定义也锁定于此。
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李俊凌是圈内少数几个能讲得明白、看得清楚的人。“我小时候在外婆家住,经常会听到外公与外婆因为一些事情的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的争论。外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前几天的报纸上是这么讲的。外婆或者不再说话,如果很想反驳,也不知道如何说起。”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谁在影响这这个世界?媒体!这个话语权群体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普通大众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甚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当然媒体的属性是宽泛的,不仅仅是日常接触的报纸、电视、互联网。过去媒体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是少数能掌握这种话语权。拿互联网来说,所谓Web1.0,就是极少数人对绝大多数的人的传播,有着太明显的人工编辑的痕迹。而web2.0则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有可能被充分尊敬,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都有可能被充分实现,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有可能被最大效率地满足。
其实看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有两次浪潮已经发生,还有两次即将发生。第一波的浪潮是以美国的雅虎,在中国是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第二波的浪潮是以美国的Google,中国是以百度、中国雅虎为代表的搜索工具。第一波浪潮解决了互联网信息膨胀下的有效内容管理,但并没有脱离开传统媒体的窠臼,充其量是一个新的媒介载体。提升了传播效果,在广告效率上并没有改善。比如每花一万块钱做广告,有五千块钱是有效果的,还有五千块钱是没有效果的,但是不知道是哪个五千块钱有效果。
以Google、百度等搜索技术为主的第二代浪潮突破了这一点。搜索最大的价值在于对广告的需求方和投放方进行了精确的匹配,提升了广告效率,很多客户在搜索上投入重金,但几乎一分钱都不会浪费,当然得祛除点击欺诈这些干扰因素。而仅仅是这一次突破,就造就了Google公司目前的媒体价值。Google目前的市值是2200亿美元,比美国的新闻集团、中国的CCTV都更值钱,华尔街的投资者估计用不了三五年,它的市值会变成5000个亿美元。以员工10000多人计算,也就是平均每一个员工的市值5000万美元,4个亿人民币,而5000个亿美元比中国任何一个省的GDP都要高很多。
这就是新媒体的魅力。但第三次浪潮注定会袭来。搜索的时候你只能搜到一大堆的链接,但你不能搜到那个时间为你服务的那个人,还是机器把网民当作一个消费者来看待的。不能真正的实现人在中间的价值。接下来会发生革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互联网上的人都将兼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每一个拥有照相机的人,或者拥有个带摄像头的手机的人,现在都可以是一名摄影师;每一个拥有MP3或者IPod的人,都可以是一名DJ;每一个拥有键盘的人,都可以是一名作家;每一个能上网的人,都可以是一名出版商。
互联网的架构师和预言家
其实,回顾这十几年来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一直以来,行业都在寻找一个完整的工具,提高从市场、销售到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在摸索一个更有效率的工具和平台来降低每一个人成为生产者的门槛,增强网民的话语权。80年代的IBM通过电脑统治了世界,但微软作为更聪明的公司以电脑上跑的WINDOWS系统也统治了世界,市值2200亿美元,远远超出了IBM。今天Google则把软件上的数据给控制了,任何用户一搜索都能找到相匹配的信息,同样也达到了统治世界的效果。现在Google市值已接近微软,超越微软已成定局。
搜索在解决了一些瓶颈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待解的问题。但谁能成为第三次浪潮的代表人物呢?中国雅虎推出的下一代互联网商务平台恰好是要建设这样的网络生态系统:让每一个个人能够有一个机会变成一个生产者,去满足那种个性化的需求,任何人都能把专长、兴趣、爱好转化为生产力,也可能为人服务,但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者,享受来自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而且Google也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做这样的尝试,构建地球村的互联网应用操作系统。
不过对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李俊凌并不认可。“现在所有的标榜web2.0的网站都犯了一个初级的错误,绝大部分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并不能互联互通,事实上形成了信息社会的一个个孤岛。这违背了互联网第三次浪潮共享和服务的初衷。最初是一个一个的部落,然后是一个一个的村庄,城市逐渐形成。随着城市的形成,人们将脱离自给自足的时代,迅速融入到互相依赖互利互惠的城市生活中去。反观web2.0网站认识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但却把大工业时代退回到了农村村落的时代。更不符合未来‘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新媒体定位。”
150年前《共产党宣言》中的经典言论可能更能描述目前互联网所处的变局,“…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在为互联网搜索后的第三代浪潮下了注脚的同时,李俊凌还对几年后的第四次浪潮进行了预测:当手机上网普及后,用手机替代电脑将成为趋势,所有那些为你服务的人和你要生产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手机聚合在一起。想象一下,中国一两年后会有8亿的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势必将掀起第四次创新的浪潮。
文章来源;电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