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并未跟自己赌气
马云想变化,整个阿里巴巴,最想求变的就是他,也只有他最想变。他并不是在跟自己赌气。
阿里的大公司病很重,这种病并不是像决策缓慢那么简单。马云经常表达希望能把阿里巴巴做成更长久,这种话我们在商业市场上听的多了,但能做过20年的就已经很少了,做过20年的你又觉得它暮气沉沉了。但阿里巴巴现在还没有。如果要更长久,必须始终保持打鸡血状态。鸡血哪里来?怎么打?答案只有一个:自己造鸡血,自己给自己打。所以马云从来都只相信创造变化,而不是拥抱变化,拥抱多被动啊。
阿里现在的大公司病,不是流程和文化上的问题,是病在骨髓中,整个公司创新都是非常不成功的,主流的产品都是基于历史的,都是躺在过去成绩簿上的,凡是面向未来的尝试都没有成功,每年不知道会推出多少个平台、功能、软件、社区等等,但都没什么出息。
马云想实现的,是放弃过去举国体制下的创新,而设计业务体自身的创新力,自下而上,打造一个支持内部创新的温床,以推动整个集团能够拥有更长远的创新力。这是一个基因工程。
为什么必须是“互联网”公司?
马云的信仰是互联网。我想中国没有几个人比他更信仰。他是一个为互联网而生的人。他最看重的,就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带来的改变。如果到头来自己的公司被证明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接受?
在互联网行业,美国梦依然起着无所不能的作用。中国互联网号称已经拥有了三大巨头,还有一大批随时想干掉这几个巨头,这几个巨头现在能阻挡美国巨头们进入中国,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三大巨头都是在以美为师,而且他们都无法拒绝美国的资本、美国的创新模式、美国的故事,然后学成归来窝里横。
但未来呢?阿里巴巴式的电子商务显然是以商品为中心而不是以服务为中心,未来是不是,不知道。马云在为这事着急。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你看马云这些年下来的投资路线,除了围绕电子商务之外,其余的投资华谊、收购虾米、投资新浪微博、投资杂志、投资社交网络(陌陌)等,都不是可以在短期内为现有阿里巴巴业务做出贡献的业务,都是偏重生活服务和社会化而展开的。
我们必须看到,这是马云的一个局。不是神化他,也要看到他的着急和忙乱。
这也是前些年大家说的三大巨头必有一战的根本原因,将来大家一定会撞车。现在路还宽,大家还能各走一边。